最近,一些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档案整理、数字化处理中,因吸入残留的档案杀虫药和病菌致使皮肤过敏、呼吸道感染,严重的甚至中毒住院,对档案工作人员身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发生此类事件,一方面是,档案工作人员的保健意识不够;更重要的是,档案馆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存在管理不善,设施设备不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应该加强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人员安全知识学习。针对在档案工作中有可能对档案人员造成伤害,档案部门应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咨询讲座,对档案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给人造成的伤害进行透彻分析;在档案管理、整理方面有可能对档案人员造成伤害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要重点提示,从而增强档案干部自身保健意识。
二、建立健全安全防护措施。一是档案馆要购买必要的杀毒、消毒设备,在档案整理、数字化处理前对档案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二是在档案整理时要带手套、口罩等,工作完毕后及时洗手、消毒。三是定期对档案整理工作场所通风,避免因档案残留物及扫描设备、计算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三、定期进行人员健康检查。档案馆应申请专项经费,定期对在档案管理、数字化处理岗位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及保健用品,最大限度减少职业病对档案人员造成的损害。

